华为在进入该领域后选择了不同产品路线组串式逆变器。
这其中「怎么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太阳能汽车看上去很美好,但缺点很突出,就是效率较低并且太阳能装置本身的制造过程也会产生污染。一辆背着太阳能电池板的普锐斯,让人感觉有点眼熟。
当然,车主自己DIY的这套装置,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肯定不如车规级产品。但是在美国地区这样的设计无法通过安全法规,因为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强化玻璃上,发生事故时容易导致玻璃破碎。但在普锐斯PHV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高了很多。根据我们最初的分析,车顶太阳能电池板只适合给车内通通风,想用太阳能给车充电?有点天真了。」但当时丰田高层没有回应。
虽然只是一套DIY的装置,但根据车主本人的说法,这辆车的百公里油耗为4.0L,比原来的4.5L降低了约10%。关于往车顶上加太阳能电池板这件事,我们已经聊过不只一次了。图2 2008~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及增速(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3年以来,我国多晶硅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超过万吨产能的企业达到六家,占全行业产能的比重达到76.6%,其中,江苏中能产能为6.8万吨/年,占比36.2%。
根据光伏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左右。其次,从中游组件生产来看,行业产能利用率出现分化,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上游硅料生产和中游组件生产环节的兼并重组将进一步提速,下游电站投资运营环节将有一批资产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将退出市场。预计下游电站运营行业将迎来深度调整期,会有多家企业从电站运营行业中退出,结构调整的步伐会加快。
成本低于25美元/公斤的多晶硅优质产能不足,在进口多晶硅的低价冲击下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三是在多晶硅电池设备方面,国内还不能实现完全自主配套。其中,地面光伏电站3712万千瓦,分布式606万千瓦,年发电量392亿千瓦时。
这表明光伏组件行业的产能过剩已不只是初级的绝对过剩,而是呈现出总量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的特征。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达到18.8万吨,多晶硅产量达到16.5万吨,同比增长21.3%。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从2014年的84.6%提升至90.9%(如表1所示)。部分企业已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掌握了完全自主权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并初步具备实现进口替代基础。
2015年我国组件产量达到35GW,同比增长19.4%(如图3所示)。一是产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如硅片金刚线切割设备、多晶硅电池的制绒、湿法腐蚀设备和自动插片机设备等,主要依赖进口。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多晶硅电池进行分析。
二、从竞争格局分析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地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空间。我国光伏产业将基于各区域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实现与扶贫、农业、气候环境等产业的多产融合,并优先发展本区域最有基础、最具优势条件、能够取得率先突破的细分产业。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和手段,光伏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飞速提高,晶硅高精度制造、高转换效率的光伏设备、光伏微网系统等将是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但同时,我国多晶硅行业还存在一些技术和市场性难题:一是技术上虽突破了海外封锁,但正遭到来自美国、韩国和欧盟企业低价倾销的冲击,2015年有11.6万吨国外多晶硅进入中国市场;二是总产能相对过剩,但优质产能不足。
一、从产业链分析看我国光伏产业的竞争格局太阳能光伏主要包括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和聚光电池三种,由于聚光电池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薄膜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较低,晶硅电池是光伏产业的主流。三是跨行业融合将进一步推进。但同时,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还面临国内产能过剩、国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低价倾销的内忧外患。受美国再工业化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以及欧美光伏市场的高壁垒封锁,光伏装备出口导向的发展策略受到极大冲击,国内光伏装备厂商一方面加快布局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加紧开拓印度、菲律宾、泰国、智利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拓展步伐。2015年,我国光伏装机大幅增长,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513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最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行,将进一步破除光伏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释放光伏产业的发展潜力。
在国内装机需求以及海外市场的带动下,光伏产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图4 2009~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及增速(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从光伏发电企业来看,相对于电站运营商的谨慎,众多组件厂商积极投身于电站建设领域。
同时,将选择资源条件好的西部地区、具备大规模接入和本地消纳能力的地区,有序建设地面光伏发电基地。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硅料、铸锭、切片、电池片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中游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以及下游的电站运营企业。
受电站投资超过10%的内部收益率推动,中游组件厂商均加快了电站开发投资的步伐,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电池组件产能的消化,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盈利能力的显著改观。同期,国外多晶硅进口量在我国国内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至40%左右(如图2所示)。
图3 2010~2015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及增速(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经过2012~2013年的行业洗牌,2014~2015年我国光伏组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前十家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60%左右。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318万千瓦。2015年33家规范光伏组件厂商的平均利润率达到4.7%,同比提高30.6%。目前全球晶硅光伏电站中仅有30%在使用单晶硅,且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在国内应用较少。
五是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光伏产业将逐步形成一批资产规模较大、核心竞争力较强、具备区域整合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图1 光伏产业链及代表企业首先,从上游硅料生产来看,面临海外低价倾销冲击,优质产能相对不足。2015年,光伏产业总体呈现出稳中向好趋势。
四是创新驱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最后,从下游电站投资运营来看,组件厂商纷纷涉足电站建设,行业面临深度调整。
下游电站投资的回暖,直接带动上游多晶硅企业的生产飘红,全行业开工率达到85.4%。二是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阿尔泰太阳能发电站2014年9月,功率为5兆瓦的俄罗斯最大太阳能电站在阿尔泰科什阿加赤地区启动,该发电站可至少为1000个家庭供应能源,电站满负荷工作时能够覆盖三个相邻的市辖区。事实上,俄罗斯一些地区的日照水平已经超过了成功开发太阳能的欧洲地区。
政府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俄罗斯南部地区,尤其是北高加索地区,太阳能的潜力最大。一些人认为,俄罗斯北部地区没有太阳光照射,在这里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根本无用武之地。
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其一,全国三分之二的领土都处于统一电力系统之外。随着俄罗斯技术水平的提高、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电站建设数量的增加,发电站的建设能力将逐步提高,同时,开发成本也会降低。
奥伦堡州太阳能发电站2015年5月在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的参与下,另一个位于俄国西南部奥伦堡州的5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投入运行。若假设我们开始大规模使用电动汽车,那么能量需求和电网负荷将增长得更快。